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,增进亲子情感。8月19日上午,农牧场社区妇联举办了以“非遗‘布’期而遇 亲子‘染’出好时光”为主题的亲子活动,吸引了15组家庭热情参与,共同体验了非遗扎染的奇妙魅力。
活动伊始,专业指导老师首先为亲子家庭们带来了一场生动有趣的“非遗小课堂”。老师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扎染这项古老技艺的历史渊源、文化价值及其独特的艺术魅力,并详细讲解了扎染的基本原理、常用捆扎手法(如折叠法、打结法、夹扎法等)以及染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。讲解结束后,在老师的指导下,各个家庭迫不及待地化身“小小染艺师”。孩子们在父母的协助下,用皮筋在白纱巾上施展“魔法”——或折叠捆扎,或随意打结,创造出千变万化的防染图案。随后,大家戴上手套,小心翼翼地给捆扎好的纱巾滴上心仪色彩的染料。看着素白的布料在染液中逐渐晕染、渗透,孩子们眼中充满了好奇与期待。经过一段时间的浸染和固色,最激动人心的“开盲盒”时刻到来——当解开皮筋、展开纱巾的瞬间,独一无二的冰裂纹、放射纹、几何图案跃然眼前,每一次展开都伴随着惊喜的欢呼和赞叹。方寸纱巾之上,绽放的是自然的随机之美与亲子协作的智慧结晶。
赵嘉欣小朋友兴奋地举着自己的“星空”纱巾说:“我和妈妈一起做的!解开绳子的时候像变魔术一样!”蔡一鸣妈妈则深情地分享道:“平时工作忙,很少有这样静下心来和孩子一起专注做手工的时光。今天不仅让孩子近距离感受了非遗的魅力,体验了创造的快乐,更让我们在共同协作中增进了默契,收获了非常美好的亲子回忆。看着孩子专注投入的样子和完成作品时的自豪感,觉得特别有意义。”
方寸纱巾,不仅拓印下了大自然的缤纷色彩与非遗的独特纹样,更深深烙印下亲子间温馨协作的珍贵记忆,悄然在孩子们心中播撒下文化自信与传承使命的种子。这场与“布”和“染”的美丽邂逅,让非遗传承的根脉在亲情的沃土中扎得更深,让文化薪火在欢声笑语中代代相传。
原标题:《非遗“布”期而遇 亲子“染”出好时光——农牧场社区开展“探寻非遗魅力 关爱童心成长”系列活动》
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